游客
题文

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C.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D.商品经济的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其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保证政府的财源和兵源

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

A.清朝政府限制手工业的发展 B.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纺织业有很大发展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右图为宋代刘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免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D.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唐代以来,中外贸易的重心由陆路交通转向海上交通,与这种转变的相关因素是( )
①北方战乱,商业萧条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③造船、航海技术提高 ④陶瓷制作技艺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明朝后期,浙江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清晨入市,易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且复持以易”。从本质上看,这种现象是指( )

A.浙江农村的商品经济 B.棉纺织品交易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