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纽约时报》评价道: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研究莫言作品下列最值得参考的文献是
A.《老人与海》 | B.《百年孤独》 | C.《巴黎圣母院》 | D.《日瓦戈医生》 |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规定: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给以直接补贴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播种面积。1938年又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至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以上法令表明美国政府
A.持续推动缩减农业生产规模 | B.着手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 |
C.对农业调整方向发生了新的变化 | D.认识到稳定农业的重要性 |
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由这一回答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苏联停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B.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
C.对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
D.苏联开始大规模实行农业集体化 |
下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年与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 D.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与上述材料表达的精神相似的思想家有可能是
A.朱熹 | B.苏格拉底 | C.黄宗羲 | D.康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