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 是
A.民族主义 | B.政治民主化 |
C.社会主义 | D.经济全球化 |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
C.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
有一位学者为了研究“中外法治问题”,特意收集了某一版本的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对上述《宪法》规定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国家所有制”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
B.当时已制订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
C.当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这一版本的《宪法》编印有误 |
D.当时正在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社所有制的存在符合历史实际 |
有关瑞金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有一位专家作了很精辟的概括:“封建专制,昏天黑地;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都,改天换地;改革开放,欢天喜地。”这里的“瑞金建政”是指建立
A.中共中央苏区政府 | B.中华共和国福建省人民革命政府 |
C.南方八省留守政府 |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
右图人物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下列有关他生平经历的一些叙述,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一项是
A.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民主和科学思想 |
B.出席中共“一大”被选为总书记 |
C.曾发表《汪陈联合宣言》为蒋介石辩护 |
D.在“八七会议”上因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被批判 |
在日本留学时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回后在军校任教被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因反袁斗争积劳成疾,病逝后孙中山赠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的著名将领是
A.蔡锷 | B.杨度 | C.唐继尧 | D.陆荣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