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 )
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的总称,也叫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PM2.5因为颗粒细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201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全球环境展望5》指出,每年有70万人死于因臭氧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近200万的过早死亡病例与颗粒物污染有关。《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也的研究报告中称,人类的平均寿命因为空气污染很可能已经缩短了5年半。
A.PM2.5即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
B.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
C.据科学家研究,PM2.5业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
D.可通过限制大型燃煤发电厂和工业设备等措施来缓解污染,城市应大力提倡绿色公交出行。 |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间也真是不可捉摸:,诸如此类,都显示时间的印痕。
①例如撕去的日历,飘落的秋叶,老人的白发,美女眼角的鱼尾纹
②然而,时间却又无处不在,无往而不在
③随手掇拾几个生活细节
④无形无影,无声无息,无光无色
A.②③①④ | B.③①④② | C.①②④③ | D.④②③① |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
B.《七律 · 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
C.《甜甜的泥土》这篇叙事散文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语言朴实,但充满着溢于言表的深挚感情。 |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王勃的一首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基调凄苦缠绵。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
C.为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指手画脚劝导交通倡行文明。 |
D.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在美不胜收的扬州古运河上,那真是惬意无比啊!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
B.由于马航飞机的失联事件,使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政治危机都不被人关注了。 |
C.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
D.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水像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说的就是这份明澈。 |
B.扬州五亭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
C.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
D.新字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 “法兰西”,“阿尔萨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