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流防控”期间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随身带着温度计,可以随时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汞原子自身的体积变大 | B.汞原子的数目增多 |
C.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 D.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B.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
C.t2℃时,在l00g水中放入6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
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比乙的大 |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羊绒和腈纶(抽丝灼烧) | B.NaOH溶液和稀H2SO4 (酚酞溶液) |
C.Ca(OH)2溶液和NaOH溶液(稀盐酸) | D.KMnO4 和CaCO3 (观察颜色) |
过氧乙酸常用来配制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由9个原子构成的 |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g |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3 |
“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CO与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A.甲醇(CH4O) | B.乙醇(C2H6O) | C.甲醛(CH2O) | D.乙酸(C2H4O2) |
下列关于Na、Na+ 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等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 ⑥ Na+比Na稳定
A.①④⑤ | B.①③⑤⑥ | C.①④⑤⑥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