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常回家看看”的哲学依据是( )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舍小家顾大家的人生是残缺的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④价值观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世间最可怜的,就是那些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人。”这句话启示我们()
| A.要重视事物的量变 | B.要做好量的准备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
| C.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 D.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 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人”。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又把文盲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可见()
|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 B.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
| C.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新陈代谢 |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
漫画《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重视量的积累 |
| B.主观要符合客观 |
| C.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
| D.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
|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 |
| C.世界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
|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