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请回答:
⑴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                  
⑵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              。若对获得的幼苗用适宜浓度的           进行处理后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则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的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       (填“一致”或“不一致”)。
⑶现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在异常染色体上,让甲进行自交产生F1,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时可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一种可能原因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④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下图是利用小球藻和酵母菌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K1、K2为阀门,实验开始前为关闭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通气管内的气体影响)

(1)试管中小球藻含丰富的叶绿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中波峰处主要是
光。
(2)打开K1,给予试管一定强度的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注射器活塞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停止移动的原因是
(3)打开K2,推空注射器后关闭K1,发现红色液滴由a处移至b处,继续给予试管光照,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
①若液滴不移动,此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
②若液滴右移,此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中一定有 ,右移的原因是 ;如果要进一步确定此结论,可取培养瓶中培养液,加入 (试剂),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

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

(1)为研究其发病机理,通常采用 获得大量致病基因,该技术成功的关键是要有 酶。
(2)为诊断2号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通常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是
(3)该病会导致病人免疫能力下降,被病毒感染后的治疗需要大量的抗体。临床使用的小鼠免疫后制备的鼠源性单抗,具有___ 的特点,并可能 ,但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之一是会引起人体抗鼠源抗体反应。5号个体在连续隔周注射某种鼠源性单抗治疗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始病毒量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这种病毒量又开始上升,排除病毒变异的因素,上升原因还可能是人体产生了 ,使鼠源抗体不能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4)目前,研究人员可应用 技术,改造鼠源性抗体分子的结构,降低鼠源性抗体的人体反应。

根据生物技术实践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腐乳、果醋、泡菜的过程中需要氧气的是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腐乳生产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2)果汁发酵后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 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 色。
(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其中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
(4)将月季的花粉通过无菌操作接种到培养基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诱导形成幼苗,最合适进行培养的花粉时期为 ,选择花粉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最常用的方法为
(5)在香料工业提取的“液体黄金”玫瑰精油,要求不含任何添加剂和化学原料,其提取方法主要是 ;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
(能、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果蝇做了下列实验:
(1)该小组做染色体组型实验时,发现了一种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雌果蝇,你认为这种雌果蝇形成的可能的原因有
(2)在实验中,该小组偶然发现了一只棒眼雄果蝇,于是他们用野生型圆眼雌果蝇(纯合子)与该棒眼雄果蝇杂交,再将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1、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l所示。设圆眼、棒眼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由B、b表示,根据图中信息,显性性状是 ,推测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 。如果上述推测正确,并考虑这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有关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的种类可能为 种,雌雄的组合方式可能有 种。

(3)同学们继续进行探究,准备对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进行初步定位(即探究该基因在如图2所示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Ⅰ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于是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①让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 (填“棒眼”或“圆眼”)雌果蝇;
②让步骤①得到的个体与 (填“棒眼”或“野生型圆眼”)雄果蝇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棒眼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知识应用方面的问题:
(1)鼠害的防治:某生态保护机构通过 法统计当地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后发现其种群密度过高,于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鼠改变性别比例,以降低 ,进而控制种群密度。
(2)为保护濒危物种,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以增大种群的 ;②建立人工繁育中心;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 ,以保护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3)生态护坡是由植物和工程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常用于高速公路两侧的护坡。生态护坡说明了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4)外来物种进入新环境初期,由于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缺乏天敌,常表现出近似“ ”型曲线增长,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5)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关系,发现其中甲和乙为共生关系,乙、丙和丁之间的营养关系是乙→丙→丁,该系统可能至少有 个种群,由这些种群组成生态群落。几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有 等功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