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8月,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
|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
| B.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
|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 |
| B.嬴政自称始皇帝 |
|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
| D.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 A.提倡一夫一妻 |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
| C.维护宗法制度 |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
一般称谓 |
| 妻(正配) |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
| 妾一(侧室) |
C、大哥(25岁) |
| 妾二(侧室) |
D、二哥(22岁) |
“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材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
|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
阅读“1972~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份 |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
| 1972年 |
60 |
32 |
| 1975年 |
304 |
156 |
| 1980年 |
3755 |
1059 |
| 1985年 |
3855 |
3840 |
A.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优势
B.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
D.经贸发展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