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的救国思潮分别是
| A.三民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与科学 |
| B.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社会主义 |
| C.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 |
| D.维新思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
| B.否定了君主制度 |
|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
|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立。对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 |
| B.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
| C.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社会制度为基础 |
| D.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
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下私人垄断受到打击 |
| 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出现“经营者革命” |
| C.生产力的发展,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 |
| D.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新中间阶层”出现 |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
|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