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
|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 D.宰相权力的大小 |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
|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
|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1732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 A.英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 B.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 |
| C.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 | D.英国政治文明的复杂性 |
“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
| A.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 |
| B.必须借鉴英国民主革命经验 |
| C.要走独立自主创新之路 |
| D.与美国的民主之路大相径庭 |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 这反映了罗马法
| A.保持习惯法传统 | B.强调维护民主法治的重要意义 |
| C.崇尚自由和理性 | D.追求客观公正的解决现实问题 |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另有皇帝的命令)不治本司事。”这说明宋朝
| A.正官仅用以表示官员品秩 | B.政权运作因袭唐制 |
| C.机构重叠官员职责不明确 | D.相互牵制加强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