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栗子·立子
这是一个傍晚。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的傍晚,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他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我心里说,现在的年轻人,怎么流氓怎么打扮。
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
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油亮油亮。“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
“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
“大叔,您老好眼力。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
“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
“一口价,七块。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一连访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
哟,这小子不嫩啊!他早就看出我是个买主了,他要粘贴我呀。是呀,我每年都要批发几十斤生栗子,自己煮了或炒了吃,或送人。
“小伙子,货到街头死。你也别一口价。咱取个吉利,六块六一斤,你顺我也顺。三十乘六块六,一百九十八元,我也凑整,二百。”
小伙子似乎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那我就按确定,保存,上传键了。我不要比特币。您拿袋子了吗?”
我还真没拿袋子。他见状和我商量:“要不这样,您连口袋捎走,不过您得交五十元押金,明天在这会儿这地儿,您把空口袋拿,我再退您五十块钱如何?您别觉得五十块钱多,这口袋可是我爷爷的命根子,是古董。要是他在,一千块钱他也不会卖。”
二百五,付钱毕。他提起袋子要给送上车,我忽然产生了怀疑:“慢。”我用一只手从上往下插下去,从袋子底部抄起一把栗子,下面的栗子似乎更大更光更亮些。小伙子似乎看出我的担心,笑说:“您摸着砖头了吗?”
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
兴冲冲回到家里第一件事让我老伴赶紧烧柴锅煮栗子并喊我弟我姐我侄。只半个时辰,锅里便散发出异味。先是怪味,尔后酸腐味,继而蒸坏白薯膏药味,最后是臭鸡蛋味。半锅熟栗子,熏得我呲牙咧嘴。
还是傍晚,还是这个老地方,路灯的影子像钉子一样,将我钉在这里。我等这个小伙子,这个公鸡头,这个小王八蛋子。
年轻人没,一个老人倒是颤颤巍巍踽踽蹰蹰地到我的面前。
高个,背微驼,满脸刀刻似的核桃纹,扇风耳,鼻子高而直。拄一根花椒木拐杖,立定,双手作揖,开口便说:“您,您,您就是从我孙子手里买坏栗子那位客官吧?”
老人叹口气:“您手上有我家的口袋,那口袋上有我祖上的堂号。”老人从腋下抽出一条口袋,铺在地上。又对我说:“麻烦您了,您把您那条也打开,拼上,这是一对。”两条口袋上下对齐,左右对正,墨迹清晰,笔迹可辨: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 诚信堂。
诚信堂,早有耳闻,那可是老字号。主要经营干鲜果品。我爷爷在诚信堂顺义分号还当过三年二掌柜。要不,第一眼看见那种口袋,怎那么眼熟呢。
老人小心虔诚地折叠起那两条口袋,郑重地塞到我手里二百五十块钱。拉住我的手说:“这孩子把您气苦了。您跟他治气,忒不值了。养不教,爷之过。他爸他妈,扔下他刚一周半,就到深圳打工去了。十七年了,见面不到十六次。家里二层楼盖得方正,可孩子走斜道了。让您笑话,百年老店的字号,给毁喽!”
我坚持要送老人一段路,老人又回身立定,双手作揖:“您回吧。我还要去找立子。”
我说:“您不要再找栗子了。那些栗子,只有一个半个是好的。其余的,都是坏的。”老人无奈地向我苦笑:“我的孙子,他就叫立子。站立的立,儿子的子。他爸他妈的这棵独苗,儿子倒是个儿子,可没立住哇!”然后,用花椒木拐杖一指对面灯火通明的网吧,“那就是个大烟馆呀。我掏他去,孽障!”
我刚往前走一段路,身后传“哗啦啦”的一片声响。我回头望去,网吧那两扇大玻璃窗,坏成了两个大黑洞。如宇宙间的黑洞。
(节选自许福元《栗子·立子》,有删改)小说开头第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我就按确定,保存,上传键了。我不要比特币。
(2)我回头望去,网吧那两扇大玻璃窗,坏成了两个大黑洞。如宇宙间的黑洞。请简要分析小说中两处关于人物外貌描写的特点及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栗子·立子”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形神兼备方能“以文化人”
今天的中国,每年创作的歌曲、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堪称海量,规模空前。然而正如文化部官员前不久针对“低俗化”问题所发问的,其中能传唱传世、能与先辈留下的八万种历史典籍比肩的有多少?只怕答案不容乐观。
令人深思的是,不但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已难留住受众,就是某些以弘扬主旋律、倡导主流价值为己任的所谓“高雅”文化产品也难留住受众,屡屡出现“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的尴尬现象。有人说,正是主旋律的使命限制了思维的空间。但事实表明,这只是一种不得门径的无能借口。给人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美国大片《烈火雄心》、《阿凡达》就没有“主旋律”?让观众眼噙热泪、赚得票房和口碑的国产大片《唐山大地震》就只有“商业化”?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任何一种文化载体,无论色彩上怎么美轮美奂,造型上怎么新颖奇特,音效上怎么震撼全场,如果缺乏那一种风骨神韵、价值理念,顶多是一场“视觉盛宴”,只会带来感官的刺激与享受。流芳百世、享誉中外之作,莫不形神兼备。尽管《唐山大地震》在如何凝“神”聚“气”上还只是牛刀小试,但它真正打动人心的,正是气贯全篇的那种精神与价值内核。有形无神的文化产品,是不可能“化人”的,也注定是短命的。
有神无形,同样行之不远。可以说,“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从来未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缺位过,自始至终都在烛照着中国人前行,并得到丰富和发展。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文化产品还不善于表达它。撇开主流,执著于极端个性化的精神叙事,固然难以赢得大众的共鸣;但用大而无当的方式、居高临下的气势、顶礼膜拜的讴歌去表达,受众更会在不能承受之重中自觉远离。惟有选择那些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群体人格的精神价值,从人性的角度去解析,用平等的视角去阐述,以艺术的手段去展现,才能真正走进大众的内心,让人们在欣赏与享受中自我升华,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化大众”。
今天,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频繁的大势下,我们该如何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提取当代的精神元素,从当代中国人的奋斗实践中提炼时代的共同价值,进而艺术地贯穿于我们得多样文化载体中,在普及中让公众更好地享受文化的熏陶,在“走出去”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这是值得每一个文化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下列关于现今文化产品存在的问题的评说,错误的一项是()
A.就文化产品的数量而言,堪称海量,规模空前,是以往任何年代都不能相比的,可以说是一派“繁荣”景象。 |
B.动用高科技手段,色彩上绚丽缤纷,造型上新颖奇特,音效上震撼全场,一味追求给人以感官的刺激与享受。 |
C.作品缺乏风骨神韵,缺乏气贯全篇的那种能够打动人心的精神和价值内核,是因为创作者没有弘扬主旋律,倡导主流价值的意识。 |
D.文化产品如果没有从人性的角度去解析,没有用平等的视角去阐述,自然也就难以走进大众的内心,让人在欣赏与享受中自我升华。 |
下列关于文化产品“形神兼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形神兼备”的“形”,是指文化产品的艺术形式。优秀的文化产品,一定会有好的艺术形式,否则,挑剔的受众也是不买账的。 |
B.“形神兼备”的“神”,是指文化产品的思想内容。优秀的文化产品,其思想内容无论是悲,还是喜,都是能够净化人们心灵的。 |
C.文化产品要做到“形神兼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不可能的。美国大片《烈火雄心》《阿凡达》及国产大片《唐山大地震》都说明了这点。 |
D.文化产品只要做到“形神兼备”,就能流芳百世、享誉中外,从而与先辈留下的八万种历史典籍比肩。 |
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许多创作者、出版商其创作、出版的出发点是为了赚足钞票,至于担当传扬文化的使命,可以说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 |
B.只有顾及受众的接受能力,也就是注意普及,才能得到受众的喜欢,但如果不注意提高,那么我们的文化产品,说是上档次,也就是一句空话。 |
C.创作者有强烈的使命感,但如果用大而无当的方式、居高临下的气势、顶礼膜拜的讴歌去表达,那么也是难以赢得受众的共鸣的。 |
D.文化产品只求娱人,只求吸引眼球,没有烛照着国人前行的丰富的精神内核,那么它们滑入庸俗、低俗、媚俗的泥潭,就将难以避免。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共18分)
你的笑容永远灿烂
傅昌尧
①老吴醒过来了!
②老吴在死亡的隧道里摸索了三天三夜,终于又回到生命的入口。老吴的苏醒让整座城市长长吁了一口气,鲜花和掌声将医院塞得满满的。老吴是个英雄,火海救人的英雄。
③老吴很普通,普通得犹如街边的梧桐树,老吴绝对没想到自己今生还做一回英雄。那天,老吴下班本不该从那条街经过,很像是有个导演在故意安排,老吴突然心血来潮要给自己买一条绵绸做的灯笼裤,老吴每天在护城河公园锻炼身体,见人家穿着灯笼裤很精神,就想也来一条。
④刚拐进那条卖服装和小商品的步行街,就见有人急赤白脸地往外跑,边跑边喊:“起火了!起火了!”老吴眼睛不太好,一抬头,这才看见不远的一个店铺里有火光,浓烟滚滚。老吴犹豫了一下,准备往后退,可被蜂拥而来的救火的以及看热闹的人流裹挟着,被挤到了起火现场,老吴明显感觉到阵阵热浪的舔舐。有人喊,太危险了,大家往后退,给救火车让道!老吴听到远处消防车的鸣叫声越来越近。就在大家纷纷向街对面退去时,老吴突然发现,那起火的店铺里好像有个人。老吴站住了,大叫,里面有人!可没人理会老吴,店铺里不知什么东西爆炸了,人们跑得更快了。
⑤老吴的脚挪不动了,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想到,里面那个人是我看见的,我不能跑,跑了,就是见死不救。老吴在冲进火海的一瞬间,后悔今天不该来这里,更不该看见了别人没看见的那个人。
⑥老吴抱着那个人从火海里冲出来,简直是个奇迹,当老吴浑身是火在地上打滚时,人们一时怔住了。是赶到的消防兵将老吴身上的火扑灭的。人们立即将老吴送到了医院。老吴的勇敢与奋不顾身,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又通过新闻媒体打动了更多的市民。人们手捧鲜花,络绎不绝地前往医院慰问。老吴受到的拥戴有些异乎寻常。
⑦老吴的神志稍稍清醒一点以后,得知从市长到街边捡破烂的盲流都来看过他,心里便忐忐忑忑的。他竭力追忆着那天救人的情形。他问身边的人,救出来的是个什么人?人家告诉他,救出来的是个美丽的姑娘。老吴又问,那姑娘怎么样?人家告诉他,姑娘只受了点轻伤。老吴还问,那是谁家的姑娘?人家还告诉他,那姑娘就是普通人家的姑娘。老吴再问,人家就说,老吴你现在特别需要安心治疗,别消耗精力,因为还处在危险期。老吴便微弱地叹息了一声,心里一堵,又昏了过去。
⑧老吴像多数严重烧伤的病人一样,病情反复无常,一些国内著名的专家也被请来为老吴诊治。专家们说,老吴的伤势太严重了,这样的伤势还能活着,简直不可思议,且随时都会……老吴只要一醒过来,就询问那个被救的姑娘,人们越来越难以应付老吴的询问。那天,老吴凑在前来采访的记者耳边问,那个姑娘为什么没来看我?记者怔住了,许久才说,她会来看你的。老吴说,骗人。昏厥。
⑨后来,人们找来一个姑娘,对老吴说,这就是你救的姑娘,可老吴连眼睛也没眨一下。在场的人都愣住了。人们决定将真相告诉老吴,这样或许对治疗有好处,因为老吴反复询问那个姑娘,肯定是意识到什么,应该尊重老吴。但医生们却又说,风险同样很大。
⑩告诉老吴真相的任务交给了老吴的老伴儿,她噙着泪花,轻轻捧起老吴的头,隔着纱布,说,老头子,人家虽然承认你是个英雄,可你知道吗?你闹了个大笑话,你那天救出来的是个塑料模特!
⑾老吴忽然微笑着,用异常清晰的声音说,其实我知道……说完,老吴就停止了呼吸。人们发现,尽管老吴的脸庞烧得面目全非,但那笑容却像浇铸般的硬朗、灿烂。
⑿给老吴出殡的那天,万人空巷。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老吴临终前为什么微笑?标题“你的笑容永远灿烂”有什么内涵?
老吴为救一个塑料模特而牺牲了自己,但全城的人都认可他是英雄,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当中几乎不可能出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请你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和技法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老吴在冲进火海的时候,后悔不该来,更不该看见那个“人”,这样的心理描写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
B.老吴苏醒后,虽然自己处于危险期,却仍然不忘他人的安危,一再追问“女孩”的情况,这主要表现了他的善良。 |
C.小说篇幅虽然短小,但构思严谨,比如所有人中只有老吴看见了那个“人”,就暗示了这有可能是个假人。 |
D.小说③~⑤段运用比喻、衬托、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为我们形象、生动地叙写出一个普通市民如何蜕变为英雄的过程。 |
E.人们之所以找来一个姑娘假扮是老吴救的那个“人”,主要是因为怕刺激老吴,导致病情恶化,这也说明人们是从心底认可老吴的义举,所以才会这样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的最南部,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它仅在北部的狭长地带与乌克兰大陆相连,东部则与俄罗斯相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克里米亚半岛犹如一只 伸展开的巨型章鱼,将触角从东欧平原南端伸向黑海中央,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被称为“黑海门户”。“谁占领克里米亚,谁就能控制整个黑海”早已成为军事家们的共识。
因地理位置独特,所以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战略要地。自18世纪,俄罗斯在这里一直有海军常驻。克里米亚的南部城市塞瓦斯托波尔是俄黑海舰队的出海口。2010年,俄乌签署条约,同意俄罗斯舰队在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的军事驻扎延长至2042年,此前租用的截止日期是2017年。
克里米亚半岛地处欧亚交通的枢纽位置,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港口码头建设,且也 拥有许多设施良好的港口,它曾是苏联对外经济贸易和交流的重要海上桥梁。拿中国与乌克兰合作建设的深水港来说,克里米亚深水港建成后将会缩短中国和欧洲之间贸易运输距离近6000公里,年吞吐量将达到1.5亿吨,直接缩短中国到北欧的运输距离近6000公里,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与亚欧国家的商贸往来。从经济角度来,克里米亚这块战略宝地的发展优势也让其成为欧盟和俄罗斯想要争夺的对象。
正因战略位置重要,早在300多年前,极度渴望出海口的沙皇俄国就发动了克里米亚远征。17世纪,沙俄同土耳其进行了9次争夺克里米亚的战争。历经一个多世纪的争夺,在叶卡捷琳娜女皇时期,俄国终于击败土耳其帝国,将克里米亚纳入自己的版图。志得意满的叶卡捷琳娜曾骄傲地将克里米亚比作自己带给俄国的嫁妆。此后的两个多世纪里,沙俄军队和苏联红军为保卫克里米亚与欧洲列强又多次展开殊死之争。
然而,上世纪中期,为获得克里米亚付出高昂代价的俄罗斯却主动将这块宝地送给了自己的斯拉夫兄弟。1954年,为了庆祝“兄弟的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主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把属于俄罗斯版图的克里米亚半岛作为“恒久友谊的象征”赠给乌克兰,决议的理由是“鉴于克里米亚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经济和文化关系密切”。前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成为自治共和国,继续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
人口近260万的克里米亚有占61%的人系俄罗斯民族,大约160万人,他们多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另外有60万乌克兰人,此外还有一些鞑靼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居民。克里米亚共和国政府的业务工作开展主要还是使用俄语。下列关于克里米亚对俄罗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里米亚半岛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被称为“黑海门户”。“谁占领克里米亚,谁就能控制整个黑海。” |
B.克里米亚半岛地处交通枢纽位置,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港口码头建设,拥有许多设施良好的港口,具有经济发展优势。 |
C.克里米亚俄罗斯族人大约160万人,占克里米亚人口的61%,他们大多对俄罗斯有较强的归属感。 |
D.克里米亚南部城市塞瓦斯托波尔是俄罗斯海军的重要出海口,俄罗斯黑海舰队常驻于此。 |
下列各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克里米亚半岛南临黑海,东部与俄罗斯相连接,从地图上看,犹如一只伸展开的巨型章鱼。 |
B.中国与乌克兰合作建设的克里米亚深水港建成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国家间的商贸往来。 |
C.前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从中独立出来成为自治共和国,后根据前苏联的决议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 |
D.俄乌双方在2010年签署的条约规定,俄罗斯舰队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军事驻扎截止期从2017年延长至2042年。 |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多年来,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同土耳其帝国和欧洲列强进行了激烈斗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
B.克里米亚同乌克兰地域接近,经济上共同性,二者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密切程度超过俄罗斯。 |
C.叶卡捷琳娜女皇时期,俄军击败土耳其,将克里米亚纳入俄国版图,因此她将克里米亚比作自己的嫁妆。 |
D.1654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300年后,克里米亚半岛被苏联作为“恒久友谊的象征”赠给乌克兰。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树,死,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走了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我问他:“你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摘编自《百花园》,有删改)文章前四段是怎样突出他的高超技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请概括小说中木匠“他”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
对于这篇小说,有人认为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还有人认为木匠与我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
B.木匠的高超技艺给了“我”写作上的启示,“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像他的手艺那样达到高超的境界,但终因懒惰而没实现。 |
C.文章主要借其他人之口,从侧面介绍了文中懒木匠“他”这些年的打工经历,既节约了文章篇幅,又巧妙地展示了懒木匠的性格特征。 |
D.在广州,“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 |
E.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无论从纵向的时间角度还是从横向的空间角度看,近代岭南文化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鲜明的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精神。
一方面,近代岭南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的功利性特征。早在古代,地处南海之滨的岭南地区,商贸素称发达。处于岭南中心的广州是中国最古老的海港城市,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岭南又因大山阻隔而少受北方战乱和政治风波的干扰,逐渐形成了重利实惠的社会风尚。在这种商业氛围的影响下,岭南的文化人士都比较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是国家的命脉,乃苍生之所依,因而他们的学术视野无不关注到这一领域。从丘濬的《大学衍义补》到屈大均的《广东新语》,都体现了岭南学者对国计民生的关注。而岭南地区在明清之际一大批儒商的崛起,更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自明万历年间以来,广州因外贸的刺激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意识不断强化和明确化,重商、求利的价值取向更显突出。特别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经济贸易的进入岭南,进一步助长了岭南人务实求利、经世致用的观念意识。这一特征不仅反映在近代岭南思想家们的思想体系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上,而且也更集中地表现在近代岭南的经济思想之中。事实上,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几种有影响的经济思想皆发源于岭南,几个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家也产生于岭南。从洪秀全、洪仁玕,到郑观应、何启,再到康有为、梁启超,一直至孙中山,均是如此。
另一方面,近代岭南文化也承续了开拓创新的岭南人文精神。唐代张九龄开创了诗歌的清淡之风,一洗六朝与初唐的脂粉之气;慧能改革佛教,首创南禅的顿悟法门;明代丘濬革新了以明理学为主导的思想,首开政治经济学术方向,“经济理学,兼而有之”;陈白沙创江门学派,与传统理学抗衡,早于王阳明走向心学倾向。到了近代,开拓创新的岭南精神得到进一步强化和集中体现。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斗争,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梁启超创造的新文体,黄遵宪进行的诗界革命,陈澧开创的新的地理、音韵研究方法,如此等等,无一不体现近代岭南文化开拓创新的文化特质。而且,近代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精神相对于近代整个中国文化思想的封闭格局更显得耀眼和可贵,使得岭南地区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精神的发源之地。
(节选自唐孝祥《岭南文化的近代精神与未来发展对策》下列对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的功利性特征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岭南文化有重商的价值取向。 |
B.岭南文化人士有重视国计民生的传统。 |
C.岭南文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动接纳。 |
D.岭南文化具有重利实惠的特点。 |
下列不能证明近代岭南文化具有经世致用或开拓创新精神的一项是()
A.丘濬的《大学衍义补》和屈大均的《广东新语》。 |
B.近代几种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和几个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家都产生于岭南。 |
C.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的农民斗争,孙中山领导了旧民主主义革命。 |
D.梁启超创造了新文体,黄遵宪进行了诗界革命。 |
下列关于岭南文化的叙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岭南之前,岭南文化重商求利的价值取向尚不鲜明。 |
B.岭南文化人士都比较清醒地认识到岭南经济是国家的命脉,乃苍生所依。 |
C.丘濬和陈白沙在理学方面的革新和发展,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精神。 |
D.岭南文化的近代发展历史在近代整个中国的文化思想发展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