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
B.《七律 · 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
C.《甜甜的泥土》这篇叙事散文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语言朴实,但充满着溢于言表的深挚感情。 |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王勃的一首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基调凄苦缠绵。 |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中国航天开启空间站时代,空间站无疑会加快人类利用、探索、开发宇宙的步伐。
C.在不断的尝试和突破中,使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D.运动有三忌,一忌餐后立刻运动,二忌过度运动,三忌盲目运动。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我们青少年应该从小树立目空一切的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B.重读了小学时的日记,童年往事历历在目,我好像回到了从前。
C.冒着四月的细雨,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苗圃,去亲近雨中的花朵。
D.雄伟的泰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这些大自然的杰作让人叹为观止。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旷野(guǎng) 滋润 (zī) 婉惜 (wǎn) 前仆后继 (pū)
B.闷热(mēn) 洗涤(dí) 明朗(lǎng) 彬彬有礼 (bīn)
C.矫健(jiǎo) 严俊(jùn) 苍劲(jìn) 一气呵成(hē)
D.拘泥(nì) 矗立(zhù) 着落 (zhuó) 奈人寻味 (nài)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和雄伟阔大的气势。
B.“阴阳割昏晓”是指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割”写出泰山的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C.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既写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又写薄暮时鸟儿投林归巢,表现诗人激荡的心情和开阔的眼界。
D.尾联两句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悲天悯人的情怀。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武汉的市花是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有着傲霜雪的品格。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人们见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勇敢而善良的人民,见证了生命的坚强与不屈。他们爱过,生活过,为生命而顽强拼搏过。他们的品格与勇气,在未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将被家与国永念。
A.文中加点词语“品格”是名词,“见证”是动词。
B.文中画线的“抗击疫情”“顽强拼搏”两个短语均为动宾短语。
C.“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有着傲霜雪的品格。”一句中,“傲霜雪”是定语。
D.“人们见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勇敢而善良的人民,见证了生命的坚强与不屈。”是并列关系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