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1=2S2 | B.S1<2S2 | C.S1>2S2 | D.S2<S1<2S2 |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
|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
|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
|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
|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
|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
|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
|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
|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
|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
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
|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
|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
|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
| 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 |
|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
|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