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位于外侧 |
B.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并证实其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
下列生命活动和技术中,不发生膜融合的是 ()
A.神经递质的释放 |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
C.溶酶体清除进入细胞的颗粒物 | D.制备杂交瘤细胞 |
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对该图有关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
B.②为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
C.③为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
D.①为多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肽链,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要M—Z—N个水分子
B.在小麦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的种类有6种
C.质量相同的糖原和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不同的
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
B.曲线Ⅰ作为实验对照 |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