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
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引发视力及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症状。90%以上的电脑用户有视疲劳综合征。从广义上讲,电脑视疲劳的引发并不局限于电脑,还包含其他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视、广告屏幕等。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很太。
【病例回放】
青光眼曾是老年病,近年来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网络工作人员小王今年35岁,最近眼睛干涩发胀,视物不清,经诊断已是青光眼晚期。医生分析这与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他每天面对电脑十几个小时,夜间还经常躺着看手机。 (《长江商报》2013.5.7)
高三毕业生小宇高考结束后每天都要玩十几个小时的电脑游戏。一周后,他觉得眼睛酸、脖子疼、腰疼,甚至头疼,原本高度近视的他看东西更加模糊,一闭眼就不由自主地流泪。经诊断,小宇视网膜裂孔,需进行手术治疗。(“中关村在线”2011.6.13)
“医生,我关着灯上网,突然什么都看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了?”医生告诉这名患者,她的视力已严重受损。长期关着灯上网,电脑屏幕的辐射会毫不费力地穿透眼表组织,损伤眼的成像功能,导致视网膜收缩、视神经紊乱、血液供应循环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失明。
(《齐鲁晚报》2010.6.16)
【专家观点】
胡向明(视疲劳缓解研究专家):中国一年有60万人“过劳死”,很多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一群体的共同点是年龄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主要从事脑力劳动,长期面对电脑。过度的视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是“过劳死”的诱因之一。(《瞭望》2013年第14期)
袁俊彦(太原爱尔眼科医院):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电脑和网络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看看远处。另外,电脑屏幕要干净,屏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使眼睛不易疲劳。 (《生活晨报》2013.3.6)
魏瑞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的次数会相对减少,眼球缺乏泪液滋润,会引发角膜、结膜干燥,导致干眼症。长时间侧躺着玩手机,枕头对眼睛的压迫容易造成供血不足,会出现眼胀、视物模糊、重影;距离和角度的不当,也会导致视疲劳,还可能造成双眼屈光度数发展不平衡。 (《今晚报》2012.8.11)
彭晓燕(北京同仁医院):玩电脑一小时后要远眺一会儿,有高度近视的最好查一下眼底,及时发现问题。因为环境对高度近视有一定影响,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而高度近视是视网膜出现裂孔的病理基础之一。(“中关村在线”2011.6.13)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脑用户和痴迷电视、手机的人容易得视疲劳综合征。 |
B.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非常大,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
C.导致中国一年60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劳。 |
D.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高度近视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 |
请你根据【调查统计】及上述其他材料,写出“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
假期里,一些同学可能会迷上电脑、手机,应当如何预防电脑视疲劳呢?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三点建议。
现代文阅读
晒月亮
张晓风
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庙,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大了,大约一千五百来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竹林里有一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位唐人写进了诗歌。诗歌的特点是现在还非常动人和流行。这首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寺壁上拓刻着这首诗,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癫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漂亮得出奇。
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午睡醒来,推开房门就是竹林。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绝不随着时间线性消失。常健的诗是美丽的,愈看愈感到心旌摇摇,悟入清空。米芾的字是美丽的,诡异憨厚怎么也掩不住创造性癫狂。美丽是不老的,唐诗不老,宋字不老,因而一千五百年的兴福寺也永远不会老。
入夜,听慧云法师讲经。古老的寺庙,偏偏有年轻的小当家。二十来岁的慧云法师谈吐已经非常圆熟老到,可以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原来,每个人都有清净的自性,只是被尘俗蒙蔽,"禅悟"之道就是除染污而显自性。法师侃侃征引《法苑珠林》、《五灯会元》,我虽不能"顿悟",却分明感到庄严和净化,南来北往,到过的寺庙不少,觉得哪座寺庙也没有兴福寺这么浓浓的"禅味"。密密竹林,苍苍古木,处处透着禅意。
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慢步。看风中低语的大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阶,看夜鸟梦呓巢窠,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一仰头,参天古柏的缝隙间晃出兴福寺的月亮,小小一弯冷月,朦朦胧胧。
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因为它有兴福寺。有兴福寺生长了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我在新疆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荒漠。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藉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和残酒。我真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就在等待再一次的缘分,能够再去兴福寺住几日。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说:“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请分析其含意。(3分)
通读全文,“晒月亮”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给文章加批注,是读书的好习惯。请你文中划横线句子加上恰当的批注。
本文是写兴福寺的月亮,但最后一段却提到了新疆的月亮,那么这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现代文阅读
人雀之战与麻雀纪念碑
①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曾经开展了消灭麻雀的群众运动.麻雀与苍蝇、蚊子和老鼠一齐列入了“四害”之列。于是一夜之间,全国上下掀起了消灭麻雀的“大行动”。从城市到乡村,小小的麻雀成了人类捕杀的对象。一时间,各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枪声震耳、弹弓飞舞、毒饵满地,麻雀成了人们手下的“冤鬼”,这便是我国的“人与麻雀之战”。
②其实,麻雀与其它鸟类一样是捕捉农作物害虫的能手。虽然有时也偷食作物籽实,但更多的捕食作物害虫。一只麻雀每天要捕食60多只害虫,实是保护作物生长的有益鸟类。
③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例如在美国波士顿,就耸立着一座奇怪的纪念碑—麻雀纪念碑。原来在1860年前,这里并没有麻雀,农作物经常遭受虫害。为了抑制这些害虫,有人特意从欧洲引进了麻雀,由于麻雀繁殖很快,数量很快多了起来,在整个夏季吃掉了成千上万的农作物害虫而保护了庄稼,使波士顿的农业获得了大丰收。当地政府和农民为了感谢这些小东西,特地为麻雀建立了这座纪念碑。
④但是也有的人在做完全相反地蠢事,例如,上世纪70年代有一位名人种了几亩小麦试验田,为了防止鸟儿偷吃麦粒,就用尼龙网把整个试验田罩了起来。结果,鸟是防止了,小麦害虫却大量繁殖起来。有人在草原上播种牧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草地罩起来,不久草长出来了,同时害虫也大量繁殖起来,嫩绿的叶子全被害虫吃光了。相反,没有罩住的草地,牧草生长却十分旺盛。原来有一条作物(或牧草) →害虫→鸟类的食物链,保证了作物(牧草)的稳定生长。“网”的存在切断了“鸟”这个重要的食物链环节。当然,害虫便无限制的繁殖起来。
⑤值得提醒大家的是,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一些人吃腻了肉、蛋、奶,想吃点野味来换换口味,于是开始大量捕杀麻雀、青蛙。奉劝各位“口下留命”!不要再做“自毁田园”的傻事了!通读全文,说说我国上世纪50年代把麻雀列入“四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④段中划线词语“有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文中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试举一例。
结合身边环境,说说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自毁田园”的傻事。
现代文阅读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我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把画波浪线句子改为陈述句。
文中划线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这一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两个词语概括。
如果此时你就是万芳,你还应该怎样劝慰“止不住流下了眼泪”的“我”?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总有这样一些人让我们感动。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乐……从中,人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
②也有这样一些事令我们痛心。一起起惨痛矿难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一种种假劣食品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一次次严重污染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从这些安全事故和重大案件中,人们看到了共同的祸根,这就是责任的缺失。
③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④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父母养儿育女,儿女孝敬父母,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好学,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⑤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献。( )是道德责任,( )法定责任,( )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履行道德责任,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拷问;不履行法定责任,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惩处。
⑥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⑦责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都以责任相联结,都通过履行责任来体现,来升华。每个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每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才能实现个性的丰富和完美。
⑧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⑨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建设责任社会的过程。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每一位公民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个人是这样,对所有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也是这样。
⑩责任是高尚的,需要崇尚;责任是美好的,需要赞美。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阐述了责任的多种作用,请写出其中4种。
本文的开头两段有何作用?
根据上下文内容,仿照前后句子形式,在第8自然段的画线处写上一句话。
根据文意,选择一组恰当的关联词,填入第5自然段的画线句子中。( )
A.尽管 但是 还 | B.无论 还是 都 |
C.要么 要么 都 | D.不但 还是 都 |
选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找出一个例子概括下来,并说说使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例子:
作用: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在你的生活中(身边)一定有很多与责任有关的事情。请概述一个例子(50字左右)。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古宅的命运吴志轩
①凡事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古宅似乎也是如此。
②如今在江西婺(wù)源,老宅不下千座,其命运不外如下几种:善之善者,挂上某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名人故居的牌子,一般都由政府花钱修缮,富丽堂皇,傲然屹立;次者,后人将古宅修旧如新或如旧,改造成客栈,一年也有不错的收益;又次者,如今尚有后人居住,因时间久远,人口繁衍,一栋宅子里住七八户人家,古宅显出破败景象,可败的东西也基本都败光了;更次者,主人搬进新家,任由老宅荒废,或是将可卖的卖掉,只留下门头和围墙,内中破败不堪,甚至夷为平地。在这些老宅当中,前两者是幸运的,后两者则只能慨叹命途多舛了。
③这些宅子的价值在哪里?毫无疑问,建筑美学是重要的,包括结构、材料、雕刻乃至风水等。因此很多外地人将古宅买了去,另择地址复原,以此装点门庭。但我却对此感到一种悲哀。
④宅子是有生命力的。在婺源感觉最舒服、最充实的就是坐在老宅里,听主人讲家族的故事、老宅的历史,那时你会觉得这个宅子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是可以和人交流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沧桑、厚重、智慧、豁达、宁静、和谐等诸多情感。所以,古宅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建筑美,更重要的是依附于人、依附于地方的人文之美!⑤古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严谨、雅致、诗意、和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艺术。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些古宅里,曾经有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淳朴生活;曾经有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融洽交往;曾经有过“,”的雅集文会;曾经有过“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闲情逸致;也曾经有过“,”的家国忧思……
⑥弄清楚了古宅的价值所在,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便容易思考了。倘有意于此,可将古宅或租或买,然后改造,维持其原有风貌,但在使用功能上要注重生活舒适性和文化体验感。除卧室外,大部分面积可以作为书房、茶室、禅室、棋室等,如有院落,还可建一座琴台,可以弹古琴,阅金经,也是一处好所在。
⑦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延请古宅的主人,对客人讲讲这座宅子和这个家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很多,可以让我们看到传统中国走向现代中国的足迹。尽管这只是如恒河沙数的家族的一个,但却同样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的烙印。
⑧相信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古宅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未来也会更加美好。从这个方面说,古宅是具有极高价值的,它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其契机便在于此。
⑨希望古宅不再背井离乡,更不要轰然坍塌。因为,它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更代表着那些迷茫焦虑无奈的芸芸众生的精神家园。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在第⑤段空格处,可用刘禹锡《陋室铭》中“,”来表现读书人雅集文会的特点;可以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来体现家国忧思的内涵。
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我对此感到一种悲哀”,请指明“此”的具体内容。
文中多次提到古宅的“价值”,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价值”的具体内容。
请仔细阅读第④段,作者认为“宅子是有生命力的”,古宅的“生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作答。
作者关注古宅命运,认为古宅代表着中国人的理想生活,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你心中的理想生活又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