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觉新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时时处在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中,他的双重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名著阅读:请任选一组题目作答,并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填涂并答题。本大题2小题,共6分
第一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写的是哪两位主人公?()
A.探春、迎春 | B.宝钗、黛玉 | C.元春、黛玉 | D.宝钗、惜春 |
简答题(50字以上)
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请简述传说情节。
第二组:在“如鱼得水”这个典故里,刘备把自己比做“鱼”,把谁比作“水”( )
A.关羽 | B.诸葛亮 | C.张飞 | D.赵云 |
《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简答题(10分)下面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分别出自名著中哪些人物之口?(5分)
①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②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③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个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④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⑤改良,改良,真是越改越凉,冰凉。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按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云长急回马,双手举刀猛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
“你”是谁?请简述“我且饶你性命”这一英雄惺惺相惜情节的来龙去脉。
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题目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悯已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愤死。未为达理也。惟渊明则不然,当忧则忧,遇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遇而皆适,未尝有择于其音。所谓超世遗物者,要当如是而后可也。观二人之诗,以意逆志,人岂难见?以是论贤不肖之实,亦何可欺也!文中的子厚是谁?请写出他的一篇作品。
作者说“观二人之诗”可以“论贤不肖之实”,根据文意,说说二人之“贤”“不肖”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的《论语》回答问题。(6分)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以德报怨”的含义是;“以直报怨”的含义是。
面对他人带来的“怨”,有人“匿怨”,有人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两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为什么?请结合选文简析。
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
(1)薛蟠道:“秋菱如今是天天跟着你,他自然知道,先拷问他就知道了。”金桂冷笑道:“拷问谁?谁肯认?依我说,竟装个不知道,大家丢开手罢了。横竖治死我,也没什么要紧,乐得再娶好的。若据良心上说,左不过是你们三个多嫌我!”
薛蟠更被这些话激怒,顺手抓起一根门闩来,一径抢步,找着秋菱,不容分说,便劈头劈脸浑身打起来了,一口只咬定是秋菱所施。秋菱叫屈。
香菱为何改叫秋菱?香菱被打的原因是什么?香菱最后的结局又如何?
(2)一天清晨,湘云打发翠缕叫宝玉去瞧好诗,见宝玉来了,众人都笑说:“这会子还不起来,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 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湘云叫宝玉去瞧的是什么好诗?宝玉读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接下来他们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