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由图可知,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
A.中部低,四周高 |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
C.中部高,四周低 |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对图中山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山脉A两侧有我国最大高原和平原 |
B.山脉B是山东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 |
C.山脉C南北两侧植被有明显差异 |
D.山脉D南侧为半干旱区,北侧为半湿润区 |
对图中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河道平直 | B.乙处是地上河 |
C.丙处江阔水深 | D.丁处便于航运 |
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 )
A.甲 乙 | B.丙 丁 |
C.甲 丁 | D.乙 丙 |
图中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有 (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实践与活动:某地理小组把一盆沙和一盆水放在太阳下暴晒15分钟,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记录下来;再把沙和水同时移到空调室中约15分钟,再次测量其温度,并记录下来。两次测量数据如表格所示。请你分析活动结果,完成下列问题。关于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测量,沙盆的温度38℃ |
B.第二次测量,水盆的温度25℃ |
C.第一次测量,说明水的增温比沙快 |
D.第二次测量,说明水的降温比沙慢 |
该活动结果可以解释()
A.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B.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
C.迎风坡降水比北风坡降水多 |
D.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比沿海大 |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在城市,政府越来越注重开辟绿道,发展公交。越来越多上班族、学生选择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上班上学。据此完成下题。这种行为倡导了一种()
A.时尚生活方式 | B.节能生活方式 |
C.低碳生活方式 | D.流行生活方式 |
读我国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两地气候的特点,相同的是()
A.夏季高温 | B.雨热同期 |
C.终年高温多雨 | D.冬冷夏热 |
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
A.甲降水总量小于乙 |
B.乙降水量季节变化更大 |
C.甲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
D.甲的气温年较差比乙小 |
甲乙两种气候在我国的分布,正确的是()
A.甲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
B.甲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 |
C.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
D.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
珠江三角洲区域形成外向型经济的主要条件是()
A.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
B.邻近港澳,华侨之乡 |
C.矿产富饶,工业发达 |
D.政策优惠,对外开放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有关地形部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山顶 | B.②为鞍部 | C.③为山谷 | D.④为山脊 |
当地跨越的五带范围是()
A.热带 | B.北温带 | C.寒带 | D.南温带 |
根据图中信息,你认为甲村应该发展哪两种产业?()
A.电子工业 | B.煤矿工业 |
C.旅游服务业 | D.高科技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