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尔代夫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由1200多个小珊瑚岛组成。许多游客在领略过马尔代夫的蓝、白和绿三色后,都认为它是地球上最后的乐园。图为马尔代夫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位于北马累环礁的南部边缘。环礁是在小岛的海岸线周围长出来的一圈珊瑚礁,在潮落的时候可以完全凸现出来。
表3 马累多年的气温和降水平均数据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平均高温(℃) |
29 |
29 |
30 |
31 |
31 |
30 |
29 |
29 |
29 |
29 |
29 |
29 |
29.5 |
平均低温(℃) |
26 |
26 |
27 |
27 |
27 |
28 |
28 |
29 |
29 |
28 |
28 |
27 |
27.5 |
降水量(mm) |
46 |
18 |
23 |
58 |
178 |
295 |
226 |
198 |
160 |
185 |
140 |
86 |
1613 |
平均降雨数 |
3 |
1 |
1 |
3 |
9 |
17 |
14 |
12 |
10 |
11 |
8 |
4 |
93 |
(1)结合材料,描述马尔代夫的地理位置。
(2)根据表一,判断马累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
(3)根据材料分析马尔代夫“蓝白绿”三色的含义,并阐述其原因。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材料二 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具有自身的特点(见下图)。2006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3.9%。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1)根据材料一,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各自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哪里? (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4分),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读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甲、乙两图
材料二:天气系统①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1)在甲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甲所示为北半球(节气日),日期为。此时,地球位于图乙中的位置附近。
(3)A地的地方时为,B地的地方时为。
(4)根据材料二判断天气系统①为锋,判断根据是。(2分)
(5)绘图:请在图中画出①天气系统的示意图。画一个箭头表示冷空气移动方向(1分)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云雨区域(1分)
读中国近岸海域赤潮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岸海域赤潮统计
(1)中国沿海赤潮时空分布总体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
(2)在2000-2001年间,东海海域的赤潮发生次数远远超过南海海域,试分析原因。
读世界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欧洲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非洲与亚欧两洲相比,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较小,试分析其原因。
(3)试分析A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4)B地区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试分析其原因。
(5)非洲与亚欧两洲相比,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较小,试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