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片刻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Cl2存在 |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
在Na2SO4、NaCl、NaOH的混合溶液中,含有Na+、SO42-、OH-的个数比是8∶1∶2,则溶液中Na2SO4、NaCl、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1 | B.1∶4∶2 | C.1∶2∶4 | D.1∶3∶2 |
下列四种化学操作名称从左到右分别是
A.过滤、蒸发、蒸馏、萃取 | B.过滤、蒸馏、蒸发、萃取 |
C.蒸发、蒸馏、过滤、萃取 | D.萃取、蒸发、蒸馏、过滤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水是电解质 |
B.氯化氢是电解质,所以液态氯化氢导电,气态氯化氢不导电 |
C.CuSO4是电解质,CuSO4·5H2O不是电解质 |
D.蔗糖、乙醇等多数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 |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
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配制稀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
B.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倒入烧杯后,再用水洗量筒 2~3 次,洗液倒入烧杯中 |
C.称量 11.7 g NaCl 配制 0.2 mol/L NaCl 溶液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