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了办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信息时代的到来 | B.理性时代的到来 |
C.电气时代的到来 | D.蒸汽时代的到来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
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商”。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业环境的艰难使经营者重视经商技巧 |
B.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 |
C.封建经济日益繁荣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 |
D.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 |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
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
据史料记载:明代的南京“薪粲(柴米)而下,百物皆仰给予贸易”,北京是“九门一闭,则煤米不通,一日无煤米,则烟火即绝”。这反映了当时()
A.出现了全国性的工商业城市 |
B.商业生产更关注市场需求 |
C.居民生活倚重商业发展 |
D.农村和城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
秦代只设置郡县制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 B.君主专制的加强 |
C.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 | D.地方实权的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