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       )

A.美苏核军备竞赛 B.冷战
C.越南战争 D.不结盟运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孟子的主张相比,董仲舒的主张

A.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是他的座右铭。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他主张君主专制独裁
B.他认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C.他认为一切人应服从法律
D.他认为君主的意见高于法令

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尊礼爱民、为政以德 B.人性本恶、严刑峻法
C.君民共治、天下一统 D.礼法并举、王霸统一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
C.克已复礼 D.礼法并用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