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 |
B.太平天国、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
C.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
《清史编年》载:甲午年10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通过材料能判断出当时( )
A.英国调停推动《马关条约》签订 |
B.英国力图压制日本 |
C.英国建议牺牲朝鲜 |
D.李鸿章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 |
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下列内容属于这次会议决议的是
A.“立即、无条件的承认完全独立权利” |
B.“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
D.“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并未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 |
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 D.美国经济实力独霸天下 |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这是哪一政策的宣传?
A.杜鲁门主义 | B.成立北约组织 | C.马歇尔计划 | D.发动朝鲜战争 |
经济学家丹尼尔•R•福斯菲尔德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
A.国家保护私营企业与个人合理利润 | B.国家调控取代自由企业制度 |
C.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社会经济 | D.建设福利国家稳定社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