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 份 |
1475 |
1521 |
1555 |
1558 |
1559 |
1595 |
1597 |
价格指数 |
100 |
167 |
270 |
370 |
407 |
515 |
685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 | B.统治者“不抑兼并” |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
宋高宗说:“广南市舶,利润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几十万缗,皆宽民力也。”此谕主要强调应()
A.重视海外贸易 | B.重视官吏选拔 |
C.减轻人民负担 | D.改变抑商政策 |
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与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经济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C.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生产 |
D.使代役租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唐政府( )
A.对全国各城市实行统一规划 |
B.关注各种商品的质量 |
C.推行官买官卖的垄断政策 |
D.重视城市商业的管理 |
《墨子》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 B.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
C.农民积极性大为提高 |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