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
|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
|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
|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
| 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 |
|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
| 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汉赋和唐诗 | B.话本和小说 |
| C.元曲和傩戏 | D.风俗画和文人画 |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 B.朱熹的“格物致知” |
|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 D.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 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
| 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
某校学生在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时,用到了如下关键词:瓷器烧制技术,雍正时期,浓淡协调。该报告最有可能涉及的是()
| A.青瓷 | B.唐三彩 |
| C.粉彩瓷器 | D.釉下彩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