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
绿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③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④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⑤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⑥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渣,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⑦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⑧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节选自朱自清《温州的踪迹》,分段略有调整。)请说出文中在观察景物时用到了听觉、触觉的例句(各举一句)。[来
第⑥段中,明明“瀑布在襟袖之间”,近在眼前,作者为什么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试概括出梅雨潭的绿的特点。
有评论家说,朱自清在此文中表现了一种独特的女性美,请结合具体语句作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甜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甲文描绘了春草图和春花图两幅春天的画面,乙文描绘了四幅春天的画面,分别是、、天空春图、。
对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暖风,和着声声婉转的鸟语;春天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吻着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十一支康乃馨
记得那个母亲节,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我们留在澳洲的最后一年。我和弟弟一直想送妈妈一打康乃馨。我们整整一个月没光顾游戏机室,终于有了小小一笔钱。
下午,当我和弟弟兴冲冲地打算去买礼物时,却发现了一桩糟糕的事情,我把攒的那笔钱给丢了。“我记得是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我惊慌失措地说,弟弟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我们俩翻遍了上衣口袋,都不见那钱的影子——在我们的计划中,那钱够买一打包装精美的康乃馨和一大块巧克力。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之后,我们决定马上上附近的花店去打临时工,在节日里,花店是最需要一些送花的小工的。
休斯太太的花店,就在学校边上。她是两个女儿的母亲。我和弟弟都相信她会给我们一些帮助的。
老板娘正在忙着招呼顾客。在她身后,全是新鲜的康乃馨,小小的店铺弥漫着一种馨香。
“买花吗?”漂亮的老板娘看见了我们。“素色的康乃馨,送给你们的妈妈。”
“是的,噢——不,我们是想找一份工做,您这儿还缺人手吗?——我们打算用自己挣的钱给妈妈买一份礼物呢。”
“好孩子,你们等一等,就会有活儿干的——哦,瞧——”老板娘从一位先生手中接过扎好的一束花,打上蝴蝶结,附上地址交给我们;接着又有人电话来订花。不一会儿,我和弟弟都有了满满一筐子待送的鲜花;我们把筐子挂在自行车前,骑着车出发了。
“能不能向收到鲜花的母亲们要一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第一位主顾收到我们送去的鲜花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时,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这个办法一定行,谁不愿意将幸福与人分享呢?况且我们可以不要小费。”弟弟也说。于是第二位主顾收下鲜花后,我鼓足了勇气说道:“是真的,太太,你要相信我们,我们就要离开澳大利亚,爸爸带我们回到中国,可是妈妈有事没法走,这是我们跟妈妈在这里过的最后一个母亲节——你知道我们多想送妈妈一束康乃馨,叫妈妈开心。”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奇怪,等到这位好心的太太出人意料又如我所愿地递给我一支漂亮的康乃馨时,我红着脸竟不知道该怎样表示感谢。
三个钟头内我们跑了大半个堪伯宁,累得气喘吁吁,却异常兴奋。因为每一位接受礼物的母亲,在听我们的解释之后,都乐意只留下十一支康乃馨,而让我们选取一朵最漂亮的。
桑费尔德区,格林伍治街,72号……我按着地址按响了门铃。这是最后一位主顾。
开门的是位老太太,披着针织的披肩。一见到我手中的花,就先笑了。
“谢谢!”她接过花,深深地闻了一下,带点骄傲地告诉我们:“我儿子再忙也记得今天这个日子的,我已经有二十七张烫金的收据了。”说着就掏出小费。
“不。”我说,“我只希望你能允许我在这束康乃馨中挑一朵。我只要一朵,可以吗?”
“噢,当然,如果你需要的话。”老太太显得很惊讶,“可是,你要它做什么呢?”
“送给妈妈。”并说我们已经有十支了,就要实现我们的计划了。
老太太听完我叙述,就从花束中挑出一朵最漂亮的,交给我说:“多好的孩子,快回去吧。我祝福你们的妈妈。”
近傍晚了,我们快乐地回到家,送给妈妈的,也是十一支康乃馨。十一支康乃馨是怎么得来的?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为什么每位收到祝福的母亲都乐意让“我们”选一支最漂亮的康乃馨?
请你想象一下,当“妈妈”知道这十一支康乃馨的来历后,她会怎么说。
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文中加点的“漂亮”一词除写花的漂亮外还有没有别的更深的含义?
文中对“我和弟弟”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各举一例说明。(举出两例即可)
① ()描写。例:
② ()描写。例:
③ ()描写。例:有人说“十一支康乃馨”表达了孩子们对母亲的祝福和爱心,也有人认为它同样表达了母亲们对孩子们的爱。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在文中找出理由说说你的观点。
答:
阅读课内文段节选,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丙](只填序号)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_________处。“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请从内容和结构角度说说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为什么好?
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题目。
大海和礁石
大海是一位最有恒心、最有毅力的雕刻艺术家。
礁石是大海得意的杰作。大海不用锤子,也不用钎子和雕刻刀,它用的是多变的、柔软的、透明的“刀”——海水,成年累月、日日夜夜,永不停歇地正面凿削,左雕右刻。时光流逝,大海的意念却没有削减,那些冥顽不化、自以为刚强坚硬的礁石,终于被大海雕刻成千奇万巧的艺术品。
大海并没有满足自己的成绩,当风平浪静的时刻,大海以细微的浪花拍击着礁石,在深沉的寻思着、揣摩着如何把眼前作品修改得更臻完美。当风起浪急的时候,大海呼啸着,冲击着、雕刻着礁石-------
大海的恒心和毅力值得我们学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海是一位最有恒心、最有毅力的雕刻艺术家。”请分条简要概括。
“那些冥顽不化、自以为刚强坚硬的礁石,终于被大海雕刻成千奇万巧的艺术品”蕴含着什么哲理?
阅读《君子不器》,完成小题。(共9分)
君子不器
①孔子说:“君子不器。”器,即指有特定用途的工具或用具。“不器”是君子应该具备的道德人格。
②人,如果只能在特定的技术领域有用处,便只是“器”了。如一个修鞋匠或电脑工程师,假如他们的知识和兴趣只局限于修鞋或电脑,只在这两项事务中有见解,他们就是“器”。
③君子不是只有一种用途的工具,君子的能力不局限于一个行业,君子的视野更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领域。他关注人类的事务,关注人类的命运与未来。
④君子保持自己的良心,他在一切人类事务上,都能立足于人类整体的利益,基于正义,作出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
⑤人若是器,比如是一把刀,让他去切菜也行,让他去砍杀无辜也行;而君子,如果他是一把刀,他可以帮人砍柴,帮人切菜,但决不会被别人胁迫而去杀害无辜。这样的刀,是有精神的刀,就不再是器。君子不仅有能力根据正义判断是非善恶,更有勇气去坚持正义并付之于行动。
⑥法国上尉巴特勒,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并参与了劫掠圆明园。随后他写信给法国文豪雨果,征询他的“意见”。雨果回信如下:“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⑦这就是著名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巴特勒本想得到大文豪的赞誉,没想到得到的却是愤怒的谴责。雨果为什么如此愤怒?因为他是不器的君子。
⑧爱因斯坦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日军侵华时,他与英国哲学家罗素等人于1938年1月5日在英国发表联合声明,斥责日本侵华,呼吁世界援助中国。主张抗日的沈钧儒、章乃器等“七君子”被捕入狱后,他又联合杜威、孟禄等著名知识分子通电援救,向国民党当局施加道义的压力。
⑨这些发生在远东的事件,离他的生活,离他从事的专业,实在是太远了,他为什么甚至不惜“干涉他国内政”,指手画脚?因为他是不器的君子。
⑩【甲】 ,【乙】 ,【丙】 。正因为如此,君子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专业领域上,更在人格精神上。第②段列举修鞋匠和电脑工程师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阅读文章,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雨果和爱因斯坦都是“不器的君子”。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基于正义的判断②基于人类的视野③基于勇气的行动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