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基本相同 |
B.囊胚期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
C.细胞分化开始于桑椹胚 |
D.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不是复制水平上的差异,而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引起的 |
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
B.疟原虫与按蚊是寄生关系 |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
D.鱼类与藻类只存在捕食关系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及相关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萤火虫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植物能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B.植物→兔→鹰这条食物链中,鹰是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 |
C.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该过程是通过物理信息传递完成的 |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经生物的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
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
年份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4年 |
第5年 |
第6年 |
第7年 |
增长率 |
0.66 |
1.24 |
2.81 |
3.67 |
2.94 |
1.65 |
0.03 |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J”型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某学生进行探究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0.1 mm,1/400 mm2)进行计数。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加水稀释后再统计 |
B.甲图中的酵母菌数量对应于乙图中的第3天 |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
D.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
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