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II-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I-2 |
B.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
C.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D.若Ш-4与Ш-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
下图表示某个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数量达到600时增长最快 |
B.病源物的致病力在tl时比t2时强 |
C.tl之后的波动仅受内源性因素影响 |
D.自然环境下多数种群的波动与该种群相同 |
蓟马是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生存的昆虫。下图是澳大利亚昆虫学家Andrewartha连续6年对玫瑰园中蓟马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这6年间蓟马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 |
B.蓟马种群数量多的年份,通常玫瑰数量较少 |
C.蓟马同化的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 |
D.蓟马种群数量主要受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的影响 |
研究人员对某猕猴种群的调查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猕猴种群的数量已接近其环境容纳量 |
B.生殖期性比率的改变不会影响出生率 |
C.性比率的大小可预测猕猴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 |
D.领域行为是调节猕猴种群数量的重要外源性因素 |
米象是一种以小麦种子为食、活动能力弱的昆虫。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环境中,温度和小麦含水量对该种温带米象种群增长率(rm)的影响,如右图所示。据此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调查小麦中米象的种群密度时需随机取样
B.在300C、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危害较重
C.在300C、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危害较重在25℃、含水量10%时米象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D.若研究对象为热带米象,曲线峰值将向右移动
下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
下列对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 |
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 |
C.图X中从上到下、图Y中从左到右构成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逐渐增多 |
D.影响图X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图Y所示结构的因素是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