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茅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茅士绳结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五十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掉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聘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这位朋友答到:“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断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以局部的牺牲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倒向自己,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即使遇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出果断的取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舍弃—( ) 果然—( ) 果断—( )
(2)短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3)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4)亚历山大剑砍绳结,说他是“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想一想,用传统的思维方式会怎样呢?(3分 )
(5)孩子果断地“割掉中毒的脚趾”。你认为他这样处理正确吗?如果是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篇课文的体裁属于________。
A.小说 | B.记叙文 | C.说明文 | D.散文 |
(2)作者访问的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1)什么事情让“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阿姨的话语中,“我”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尊严如山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德国法西斯溃退前夕,决定处死关押的200多名苏联公民。敌人心血来潮,竟灭绝人性地想出一个奇特的处死方式。他们弄来一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上面的球筐也锈得不那么圆了。盖世太保手拿一个篮球,狞笑着对那些苏联人说:“现在给你们一个活命的机会,谁能站在这里10次投篮8次投进,即当场释放,否则统统枪毙。”被关押的多为无辜百姓,谁会投篮啊!加之身体虚弱,许多人放弃了投篮的机会,毅然走向刑场。
轮到卡西莫夫投篮了。他曾(cénɡ chénɡ)经是个优秀的篮球队员,但是长时间地坐牢,面对这个支离破碎的篮球架,他心里没有把握,但他还是决定试试这决定生命的投篮。他接过盖世太保手中的篮球,沉静地站在篮球架前,望着篮筐,投出了手中的球。球在篮筐边滚动几下,还是进了。有了第一次进球,卡西莫夫增强了信心,又接连投进了7个球。敌人震惊了,宣布将他释放。他刚要转身离去,盖世太保冷笑着对他说:“再给你一次挽救别人的机会。如果你再投篮5次全部投进的话,你和其他人就全部释放。如果有1次投篮不进,你和其他人一起处死。不过为了你自己,你也可以拒绝。”卡西莫夫望了一眼剩下的100多名同胞,他们站在那里,没有一个人哀求他,也没有一个人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他十分痛恨敌人采用这种残忍(yǐn rěn)的手段,以同胞们的生命为赌注。一股尊严的力量激励着他,他想,宁可与同胞们死在一起,也不苟且(qiě qiè)偷生,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也要留给自己的同胞们。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卡西莫夫接受了这5次投篮。尊严的力量是无穷的,5次投篮全部投进,卡西莫夫用尊严挽救了100多名同胞的生命。
尊严是神圣的,也是沉重的。维护尊严需要付出把山扛起来的力量;一旦维护了尊严,人也就如山一样高大,不可战胜。国家尊严,民族尊严,人格尊严,重如山,是不可侵犯的。
(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的故事()的篮球架
()的眼神()的手段
(3)用“”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4)这篇短文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课内阅读。
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什么都没有”,用一个词概括是。
(2)“富翁”在本文的含义是()。
A.拥有尊贵的人格的人
B.拥有大批财产和亿万金钱的人
(3)把画“”的句子用“因为……所以……”重新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①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②“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③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1)这三个句子中的“万年牢”存在内在联系,请将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
A.诚实、守信的“万年牢”人品
B.万年牢的产品质量
(2)从这三段描写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