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0.1.2.3.4.5.6是按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测得:X1 =1.40cm,X2=1.90cm,X3=2.38cm,X4= 2.88cm,X5=3.39cm,X6=3.87cm。那么,在计时器打出点1两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1= m/s ;计数点2到4对应的时间间隔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由给出的数据可知,小车在做 运动(填“匀加速直线”或“匀减速直线”)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m/ s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如题11-1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
的交流电。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有。
A. | 将铜管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 |
B. | 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
C. | 用手捏紧磁铁保持静止,然后轻轻地松开让磁铁下落 |
D. | 在磁铁下落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
(2)该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试验(记为"实验①"),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取开始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为O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1、2、3…….8,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计时点到O点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如题11-2图所示
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
,粗略地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抄入下表,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是.
(4)该同学将装置中的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记为实验②),结果表明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请问实验②是为了说明说明?对比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得到什么结论?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作出U-I图线
由图线求得:电动势
=
,内阻
=
。
(3)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花费了较长时间,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其实从实验误差考虑,这样的操作不妥,因为。
某同学利用图(
)所示电路测量电容器充电时两极板间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实验中使用的器材为:电池
(内阻很小)、开关
和
、电容器
(约100
)、电阻
(约200
)、电阻
(1
)、电压表
(量程6
)、秒表、导线若干。
(1)按图(
)所示的电路原理将图(
)中实物图连线。
(2)先闭合开关
,再断开开关
:闭合开关
,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若某时刻电压表示数如图(
)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
(保留2位小数)。
(3)该同学每隔10
记录一次电压表的读数,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在答题卡给出的坐标纸上绘出图线,已知只有一个数据点误差较大,该数据点对应的表中的时间是
。
(4)电路中 、 和 构成的回路的作用是。
要测量某电压表V1的内阻RV,其量程为2V,内阻约2k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为0.1Ω;
电压表V2,量程5V,内阻约为5 kΩ;
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Ω;
定值电阻R2,阻值为3kΩ;
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1.5A;
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0.5Ω;
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①请从上述器材中选择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1内阻RV的实验电路。要求测量尽量准确,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并标出所选元件的相应字母代号。
②写出电压表V1内阻RV的表达式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③若测得V1内阻RV=1.8kΩ,现要将V1改装一个与V2量程相同的电压表,则需在V1两端______联一个电阻,电阻的阻值应为___________.
某同学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在方格纸上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小方格的边长L=6.4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实验中记录了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e 所示。(g=10m/s2)
①图示的几个位置中,明显有问题的是___________
②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_________m/s;
③小球经过位置b的速度为_________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