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图中各环节中,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施加影响最强烈的环节是(   )

A.G B.B
C.C D.D

在各个水循环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环节是(   )
A.A-D-G                B.E-A-G
C.B-F-C.                D.A-G
驱动上图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   )

A.地热能 B.重力能
C.月球、太阳对水体的引力 D.太阳能和地球重力能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示意某国家部分经济活动分布。该国人口2400多万,人口自然增长约2.4%,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其三大经济支柱。回答下列各题。

该国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地势南部高,北部低
C.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
D.人口增长处于原始型

关于该国经济活动的正确叙述是

A.北部地区主要发展乳畜业
B.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渔场
C.木材产自常绿硬叶林区
D.主要出口林矿等初级产品

图中甲地发展炼铝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①铝土矿丰富,接近原料地 ②邻近水库,提供优质水源 ③附近有水电站,能源充足④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⑤有铁路运输和海运,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图示区域内最小高差可能为

A.451 B.500
C.549 D.450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并形成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鸡西市在发展非“黑”产业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顺利实现了产业由“黑”变“绿”的转变,“黑”与“绿”的比重由过去的8:2调整为3:7。
有关鸡西市产业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黑”产业主体是钢铁产业
B.鸡西市产业调整的方向把第一、三产业作为重点
C.药材开发、生态旅游不属于“绿”产业的范围
D.现在鸡西市70%为第一产业,30%为第二产业

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A.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使夕阳产业重现生机
B.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筑业等
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D.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一成熟一衰落的过程,寻找新产业是唯一出路

甲乙两区域位于我国不同经济区,下表是两区域某年部分统计数据。




人口(万人)
2239
3508
耕地面积(千公顷)
989
2760
GDP(亿元)
16013
5276
城市化水平(%)
67.5
35.5
三类产业结构比
2:47:51
26:44:30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343
91

关于两区域发展经济相对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地广人稀 B.甲区域产业结构较合理
C.乙区域经济比较发达 D.乙区域出现“用人荒”

甲、乙两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了要素的流动。属于从甲区域流向乙区域的主要是

A.管理、劳动力 B.原料、燃料
C.技术、资金 D.技术密集型产业

下图甲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乙为该市城市规模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甲中郊区地价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中心商务区整体外迁 B.城市规模缩小,用地紧张
C.郊区基础设施比城区更完善 D.郊区交通便捷程度提高

图乙反映了该城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
B.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
C.城市规模扩大,出现效区城市化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