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
A.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
C.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 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 B.美国内战时期 |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 D.巴黎公社期间 |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 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
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