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
B.隋唐时期门下省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和谏议 |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决策失误 |
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 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某思想主张“走出修道院,大步跨入生活的集市,把规矩渗透到尘世生活,并以不懈努力的创业精神和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积极进取增加财富,践行自己的神圣责任,光大上帝的荣耀"。下列与该思想明显不符合的是
A.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
B.我自己个人奋斗,发家致富,不是我贪财,而是上帝要我去当商人,让我去奋斗 |
C.上帝凭耶稣的救世功劳而赐予信徒灵魂的超自然恩赐,人们可通过祈祷求得一切 |
D.上帝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 |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A.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 |
B.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 |
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
D.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
“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该协定当时的影响不包括
A.有利于中苏共同对付外来侵略 |
B.有利于中苏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稳定 |
C.有利于中国进行国内经济建设 |
D.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