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
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 | 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
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 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 |
读下表可以得出
战争 |
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
西欧 (法国) |
参加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苏联对西欧的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
A.朝鲜战争 | B.柏林危机 | C.古巴导弹危机 | D.海湾战争 |
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大师莱希特1948年的名剧《巴黎公社的日子》以巴黎公社为历史背景。该剧主题并非正面讴歌巴黎公社精神,而是冷静地回望,是对历史的反思:假如公社的领导者作出若干的决断,假如国际形势有着微妙的不同,假如起义的爆发提前或后延若干时间,都有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决定这些“假如”都不可能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舞台,成为的主力军 |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
D.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
1831年9月的英国《贫民卫报》评论说:“不过据说这些中等人,即由这项措施授予立法权之人,较乐于听取我们对正义的呼吁——别这样想,可不是吗——他们会容忍我们哪怕只是提到普选权吗?——而财产,那是你们所没有的,不正是他们全部的思想和愿望所寄托的枢纽吗?”据此判断,报纸的评论认为
A.工业资产阶级是改革的受益者 | B.贫民获得财产就能获得普选权 |
C.“正义的呼吁”最终毫无作用 | D.经济地位与阶级立场毫无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