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谎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塔戈拉属于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分)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艺复兴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苏联率先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我国发展工业化的成功措施及影响。
材料二 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1957
1960
1962
钢产量
535
1866
667
粮食产量
3900
2870
3200

(2)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材料三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全体手工业
1952年
41.5
3.2
4
30.7
20.6
1956年
54.5
17.1
27.2
0.04
1.2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民族工业的命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这种经济现象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2)材料二中反映了苏州纺织业出现的哪种新的经济现象?
材料三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材料四反映出清前期实行这一外贸政策哪一方面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会议
时间(年)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4——1965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5
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
1964——1965
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
1978——1983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4分)
(2)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4)通过材料四,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是怎样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 1520 年)
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 ……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