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经济学家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圆桌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陷入“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的怪圈,而收入分配不均是“经济怪圈”的根源。这说明( )
A.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 |
B.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
C.分配方式对生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D.我国应实行按劳分配方式 |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以下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大胜利召开 |
B.11月3日我国北方多地遭暴雪低温袭击 |
C.10月15日至11月4日12年秋季广交会开幕 |
D.某校开展“世界之窗”研究性学习活动 |
文化创新,就是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说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B.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C.创造出有特点的文化 | D.抵制民族虚无主义 |
2006年4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一种文化的发展过程,其本质就是应答历史挑战的过程。凡是对新挑战作出创新应答,创新文化活跃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以至后来居上;凡是创新文化乏力、囿于固有经验和传统思维的国家,就难以持续繁荣和长远发展。这告诉我们
A.必须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创新文化 |
B.有了文化的创新就能兴旺发达 |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文化创新 |
D.创新是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 |
2006年5月16日《光明观察周刊》载文指出,发展出民族的、人本的、科学的、开放的、富有竞争力的先进文化,就一定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这说明
A.文化创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 B.文化创新的作用巨大 |
C.文化创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D.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
脱离了群众斗争生活,创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巧再熟练、再全面,也决不能创作出革命的作品来。这说明
A.文化创作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
B.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
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 |
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