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水,先仰视刻度量出了32ml的水,倒出部分水,然后俯视读数为20ml,他实际倒出的数值是

A.等于12 mL B.小于12 mL C.大于12 mL D.无法计算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金属都为+2价)。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的活动性比甲强
B.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
C.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用CO还原氧化铁的装置,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应先给玻璃管加热,后通CO
B.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C.实验中能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为除去下表样品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
样品成分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A
KCl(MnO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Fe粉(Cu粉)
稀硫酸
充分反应后过滤
C
NaCl(KNO3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D
ZnSO4溶液(CuSO4
足量锌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成不饱和溶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加物质A的方法

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其中只有甲可以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把乙、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乙表面产生大量气泡,丙表面无现象,把丁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无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乙>丙>丁>甲 B.丙>乙>甲>丁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