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 B.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
| C.实验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
| D.烧杯可用于溶解药品,也可用作反应容器 |
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②甲同学可能塞子塞慢了
③乙同学使用的装置可能气密性较差
④乙同学可能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 A.全部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④ |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 A.甲、乙两装置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 B.乙装置实验中胶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
| C.乙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
| D.甲装置实验中没夹紧弹簧夹,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
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
| 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
|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
|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
|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燃烧时产生白色烟雾 |
| B.实验过程中气球始终变瘪 |
| C.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
| D.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5mL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