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
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
雕鄂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A、a)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已知绿色条纹雕鄂与黄色无条纹雕鄂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鄂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绿色的基因是A,控制无纹的基因是B
B.F1的绿色无纹雕鄂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3种,占其后代的比例为1/4
C.让F2中黄色无纹个体彼此交配,则出现黄色条纹个体的概率为1/9
D.让F2中绿色无纹个体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则后代中有4种表现型其比为1:1:1:1
某一较大动物种群,基因型为AA、Aa、aa个体数之比为1:1:1(且三种基因型中的雌雄个体均相等)。在这个种群中,只有表现型相同的个体间才能随机交配,表现型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交配。从理论上分析,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基因型Aa个体所占比例为
A.1/3 B.1/2 C.25% D.30%
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
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 |
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 |
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
为了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0:5:5,该同学感到失望。你应该给他的建议和理由是
①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于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②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1个;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③改变桶内两种配子的比例,继续重复抓取;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足够大的样本数
④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
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