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在1901年的一场演讲中说道:“对我们美国人来说,接受欧洲学者和欧洲书籍的教导,是非常熟悉的经验;听欧洲人说话,对我们来说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是相对地,我们却没养成让欧洲人听我们说话的习惯;而且第一个冒险做出这种事的人,将会因为自己的放肆,而深表歉意。”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 | B.美国人善于学习,谦虚谨慎 |
C.美国工业产值已傲视全球 | D.美欧之间意识形态比较接近 |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对此,美国《纽约时报》评价:“就在这一刻,南北战争真正结束,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请判断《纽约时报》做出这个评价所持的角度是()
A.人权观念 | B.经济观念 | C.宗教观念 | D.法制观念 |
古罗马法学家说:“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
C.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 | D.主张消除阶级压迫 |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 |
D.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
长达52万6千5百余字的《史记》中竟然没有出现一个“谈”字,对此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司马迁的父名司马谈,司马迁为了避讳父命 ②“尊宗敬祖”的宗法制的影响
③是等级制度和绝对君权父权夫权制度在文化上的反映
④司马迁的行为是愚味思想的体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争议颇多的风云人物。某历史课题小组收集到的下列材料中,你认为对研究李鸿章生平最具有历史价值的一项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大传》 | B.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奇闻轶事 |
C.有关李鸿章的历史学论著 | D.李鸿章部分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