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恰好完全反应 |
B |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
加入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NaOH溶液已变质 |
C |
检验某固体是否含碳酸盐 |
加入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固体中一定含碳酸盐 |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 |
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D 的五分之一(1/5)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 | 大试管、集气瓶 | B. | 烧杯、玻璃棒 |
C. | 酒精灯、铁架台 | D. | 导气管、单孔塞 |
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A.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B. |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
C. |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 D. | 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
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
A. | 原子 | B. | 分子 | C. | 阳离子 | D. | 阴离子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化合反应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 |
B. | 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单质参加 |
C. | 置换反应的产物中一定有化合物 |
D. | 中和反应的产物中一定有盐和水 |
金属防锈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美化环境.下列钢铁制品经过如下处理后,防锈效果最差的是()
A.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 |
B.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 |
C.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的大型铁制农机具 |
D.经过“烤蓝”,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的钢制枪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