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X溶液并插入温度计,逐滴加入硫酸溶液,观察到红色褪去,温度计示数上升。证明碱与酸能发生反应,且放出热量。
(1)加入的X溶液应该是_________溶液;
(2)甲同学提出滴入的硫酸不能用浓硫酸,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提出红色褪去不能说明酸和碱恰好反应完全,为了证明酸是否过量,可以取上层清液再加入_______,若有现象,说明酸过量。
①铜 ②铁 ③BaCl2溶液 ④KOH溶液
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水的净化及组成(装置如图)。其中一组同学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图①所示)净化池塘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净化后的池塘水与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四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
(2)实验②中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写化学式),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3)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
(4)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多选)。
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 B.未喝完的矿泉水随手倒掉 |
C.用不间断的流水冲洗碗筷 | D.洗手使用洗手液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氯原子,用“
”表示氯气分子,如图为A、B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过程(恰好完全反应),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给定的符号,在B方框内画出相应数量的B分子模型;
(2)已知D物质的化学式为HClO,写出该微观过程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观察以下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宏观看以上四种物质都是由________元素组成;
(2)石墨可以导电,金刚石不能,从微观看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的排列方式不同;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木炭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前面三种属于_______物,木炭属于_________物。
某校初三学生去野外野炊:
(1)野炊活动中,东东引燃细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活动过程要注意防火安全,野炊结束后,应及时把火熄灭,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有。(写一点)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________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表中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周期,它们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元素名称 |
钠 |
镁 |
铝 |
硅 |
磷 |
硫 |
氯 |
氩 |
元素符合 |
Na |
Mg |
Al |
Si |
P |
S |
Cl |
Ar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