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一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1支试管,其内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
第二步:再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最适温度60℃)溶液2 mL振荡;
第三步:接着注入斐林试剂2 mL(边加入,边振荡);
第四步:将试管下部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 min。
实验现象:试管内液体仍呈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现象说明淀粉 。
(2)要使实验第四步出现“试管中的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的实验现象,你认为应如何改进该实验步骤? 。
(3)上述(1)和(2)两小题,能说明淀粉酶具有的特性是酶促反应需要 。
(4)该同学根据第(2)小题作了改进,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具有专一性。但其他同学认为这两点结论均不妥,其理由是:
A. ,
B. 。
I、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多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探究活动。下表为实验测得的数据,其中A组为黑暗条件下马铃薯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B、C、D、E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下,马铃薯吸收(+)或释放(一)速率(mg/h)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 ![]() 数据(mg/h) 组别、条件 |
10℃ |
20℃ |
30℃ |
35℃ |
40℃ |
45℃ |
|
A |
黑暗 |
-5 |
-10 |
-18 |
-34 |
-40 |
-34 |
B |
弱光,CO2浓度为0.03% |
2 |
0 |
-8 |
-24 |
-33 |
-29 |
C |
适当遮荫,CO2浓度为0.03% |
3 |
5 |
0 |
-16 |
-24 |
-24 |
D |
全光照,CO2浓度为0.03% |
5 |
8 |
4 |
2 |
0 |
-14 |
E |
全光照,CO2浓度为1.22% |
10 |
20 |
40 |
28 |
12 |
0 |
(1)由表可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至少两项)。
(2)欲使大棚中马铃薯长势最佳,所需的条件是。
II、下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的总面积,叶面积指数在一定范围内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
(1)图中净光合作用为零时所对应的叶面积指数是。
(2)图中两条曲线所围成的面积代表。
(3)当叶面积指数达时,光合作用的物质量不再随叶面积指数增加而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当叶面积指数大约在范围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10分,每空1分)如图为某一雄性动物的细胞示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各细胞可在该动物的(器官)中找到,若甲细胞为果蝇体细胞,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最可能应为。
(2)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乙细胞中的四分体数为,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3)丙细胞内有个染色体组,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基因组成可能是。
(4)若要分别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应选用的试剂是和。
下图是某种植物叶片横切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A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植物体内,与CO2结合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A、B细胞中O2浓度较高的是[ ]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另一种植物,不知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类型。请利用一个密闭的大玻璃钟罩,结合上图所示植物,通过实验对此作出初步判断。
Ⅰ.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方法步骤:将两种植物一起栽种在密闭的玻璃钟罩内,给与一定条件培养若干天后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
Ⅲ.预期结果: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乙植物是C3植物;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乙植物是C4植物。
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特异性的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代号)
(2)试列举两例图中的物质Y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F在⑩处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D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E或F。
(4)若麻风杆菌侵入机体,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得以消灭。(用数字序号表示)
(5)物质X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若其吸附在皮肤细胞表面,与相应的物质结合,使皮肤细胞释放出____________等物质,引起皮肤出现红肿。
下图为常见的几种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方法示意图,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途径1所示的育种方式中,新品种的选择往往从_________植株开始。
(2)途径2、4都常用化学试剂_______________处理幼苗,以诱发其发生染色体变异。
(3)途径3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途径3中所用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4条途径最终都能获得作物新品种,但能产生出新物种的途径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