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的变化为
A.减少、减少 | B.增加、增加 |
C.减少、增加 | D.增加、减少 |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腺细胞内,核酸合成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
B.叶肉细胞内,氧气的产生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DNA能够发生转录 |
D.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
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A.纤维素 | B.胰岛素 | C.核甘酸 | D.脂肪酸 |
豌豆圆粒和皱粒的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以上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B.皱粒这一性状是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C.由于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进而不能利用蔗糖合成淀粉 |
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
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剪碎的新鲜菠菜叶中加入SiO2、无水乙醇,充分研磨后过滤,则滤液呈深绿色 |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
C.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
D.将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变成灰绿色,证明该溶液中有酒精存在 |
下面是有关体液和细胞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关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 |
输入胸腺淋巴细胞 |
输入骨髓 淋巴细胞 |
免疫反应 |
|
细胞免疫 |
体液免疫 |
|||
实验一 |
× |
× |
- |
- |
实验二 |
√ |
× |
+ |
- |
实验三 |
× |
√ |
- |
+ |
实验四 |
√ |
√ |
+ |
+ |
注:√表示输入;×表示不输入;+发生免疫反应;-未发生免疫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
A.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B.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
C.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
D.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