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量是指视野所及的天空被云所遮蔽的比例,为气象观测的常见数据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据图中信息判断( )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 |
| B.乙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丁地 |
| C.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乙地 |
| D.丁地云量的空间水平变化率小于丙地 |
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突出的最直接因素是( )
| A.纬度 | B.海拔 |
| C.植被 | D.季风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小题。
由图可知( )
| A.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小于4 ℃ | B.①处气温高于24 ℃ |
| C.北京的年均降水量多于郑州 | D.太原、石家庄年均降水量均小于600 mm |
影响②处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 )
| A.冬季风、地形 | B.夏季风、地形 |
| C.冬季风、洋流 | D.夏季风、洋流 |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小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中,平均坡度最大的是( )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甲、乙、丙、丁四河段中,径流受L湖调节最明显的是( )
| A.甲河段 | B.乙河段 |
| C.丙河段 | D.丁河段 |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称,北冰洋海冰2012年消融面积比美国还大(下图),监测北冰洋海冰面积变化速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PS | B.GIS |
| C.RS | D.GPRS |
1951~1990年我国台湾省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种植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读表完成小题。
中国台湾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之变动
(1951~1990年)单位:%
| 年份 作物 |
1951 |
1956 |
1961 |
1966 |
1971 |
1976 |
1981 |
1986 |
1990 |
| 稻米 |
52.25 |
50.75 |
48.51 |
46.77 |
46.51 |
48.96 |
47.72 |
41.95 |
39.33 |
| 甘薯 |
15.4 |
14.91 |
14.62 |
13.97 |
13.92 |
7.71 |
3.9 |
1.7 |
- |
| 甘蔗 |
3.95 |
5.49 |
5.8 |
6 |
5.59 |
6.84 |
7.44 |
5.09 |
5.71 |
| 水果 |
2.11 |
1.8 |
1.95 |
6.36 |
7.26 |
7.64 |
9.93 |
13.82 |
19.29 |
| 蔬菜 |
5.23 |
5.30 |
5.61 |
6.69 |
9.06 |
11.95 |
15.84 |
18.92 |
16.3 |
影响表中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条件改善 | B.市场需求变化 |
| C.劳动力素质提高 | D.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
对台湾1951~199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变化的分析,可借助于( )
| A.数字地球 | B.地理信息系统 |
| C.全球定位系统 | D.遥感 |
读某河水系略图,完成小题。
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较少 | B.落差较大 |
| C.下渗严重 | D.蒸发较少 |
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 )
| A.流量大,汛期开始早 |
| B.流量小,汛期开始晚 |
| C.流量大,汛期结束晚 |
| D.流量小,汛期结束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