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通过1200多件(套)珍贵文物、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请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举办《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宏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有悠久的传统,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的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为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注入了深刻内涵。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材料二:2015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活动。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强调了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和我国采取的措施。
1979年,中美人员往来仅几千人次;2014年,双方430万人次穿梭来往于大洋两岸,中美间每隔17分钟就有一架航班起降。这体现了两国人民在文化、教育、旅游等诸多领域相互了解、互学互鉴的巨大需求,是中美两国不断开拓双边各领域合作的真实写照。中美人文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有力展现出中美关系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不断为中美关系注入正能量,带来暖力量。
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美加强人文交流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资源环境约束来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的哲学依据。
2014年被人们称为“智慧城市落地元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H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成立市智慧城市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统筹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明确各部门分工,解决了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结合国家指导意见,加快标准建设,推动标准规范融合;实施政策刺激,调动公众和企业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引导城市管理者和市民转变思想观念,打破原来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流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结合本市具体的实际所需,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H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做法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的。
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S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原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的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治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S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