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将自身发展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如今,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不仅可以输出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同时,“一带一路”在提升我国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 缘迈向前沿。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领域的合作,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 的有机结合。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会议指出: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性消费渐成主流;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经济增长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发生;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依据材料,分析为适应上述经济新常态应采取的措施及其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海很早就出现于我国的古籍中,早在《后汉书》和三国时期的《南州异物志》以及宋代的《太平御览》都有对南海的记载,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材料二:7月16日,菲律宾国防部发言人在一条短信中说,“中国政府不断歪曲事实,并试图误导善良的中国人民”。对于菲律宾军方称中国政府误导“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你怎么看?76.4%的受调查者认为“这种说法荒唐可笑”。19.8%的人认为这是“菲军方编造谎言博同情。”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南海历来属于中国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菲律宾军方称中国政府误导“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的说法不仅是荒唐可笑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
(3)假设你是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对于菲律宾无视中国根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享有的合法权利,违背与中国多次确认的共识及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的承诺,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材料一:从“新”、“严”、“实”、“廉”、“清”五方面可以概括党内生活“新常态”的特点,制度更加严格、行动更加务实、作风更加廉洁、干部更敢担当,正逐步成为党内生活的新常态。严肃党内生活,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治本之策。如何改作风?这需要落实一个“严”字,狠抓一个“实”字,突出一个“廉”字,崇尚一个“清”字,倡导一个“敢”字,牢记一个“党”字。
材料二:新常态经济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如:产能过剩、要素价格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营造党内生活“新常态”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应如何适应“新常态”。

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人缘、文缘、商缘优势,扩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同时辐射欧美地区,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精心策划、成功举办“感知中国·美丽云南”日内瓦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感知中国·缅句。行”系列活动,与老挝合作举办“中国·老挝”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精心打造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增进了与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在国外主流媒体打造一系列《美丽云南》新闻专刊,用对象国语言办好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柬文《高棉》杂志等系列外宣刊物,推动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在周边国家落地,依托节庆活动、报纸和书社等载体开展文化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云南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