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0℃条件下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C.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与10℃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一般在内环境中完成的是
A.溶酶体将衰老的线粒体分解 | B.抗体将侵入人体的毒性蛋白中和 |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 D.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酶分解成氨基酸 |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
B.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
C.图中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 |
D.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总能量 |
关于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
B.膜电位会因受到特定刺激而变成内正外负 |
C.动作电位的传导必需依赖于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 |
D.复极化过程是指由反极化状态的电位逐渐恢复至极化状态的过程 |
下图表示某条件发生变化后,生物体内某种物质含量或合成量的变化,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食物缺碘——动物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
B.饲喂甲状腺激素——动物促甲状腺激素含量 |
C.气温降低——植物脱落酸含量 |
D.单侧光照——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含量 |
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 |
C.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
D.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