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林肯在1858年的一次演说中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变成另一种东西。”
(1)文中的“房子”在这里比喻什么?
(2)“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指南方和北方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3)什么事件结束了这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现象?在此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
哪两个重要的法令?
(4)如何评价林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美国南北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之后,日本出版了《如果日本同美国发生战争》一书,指出:"日本帝国也只有当它的根延伸到大陆上的时候才能够继续生存和生长,它离开了大陆就必然会死亡。可是美国却残忍的企图砍掉这些根,并企图取代日本并在东亚大陆上推行自己的帝国主义。"
材料二 列宁指出:"远东的全部外交史和经济史使人毫不怀疑,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防止美日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是不可能的。"
(1)材料一表明一战后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哪里。略举一例说明华盛顿会议是如何协调美日之间矛盾的。
(2)二战中哪一事件证实了材料二的结论。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美日关系史谈谈你的历史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二 到1987年,建立了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达到8843家,占国企总数的77.6%。1987年,实行承包的国企完成产值2452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销售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4.8%,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80年代后半期,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家电进入民众的生活,都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但授与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
材料二  当时一位俄国官员在谈到农奴制度废除后农民的变化时说道:"解放了的农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
(2)材料二的历史观点是什么?你是否赞成,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表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之领土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帝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材料二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宣言发表的相同背景是什么?宣言的发表具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虽然美国在近期内仍将保持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为什么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呢?这就必须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说起。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利益是各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根本目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同时,在国际舞台上,每一个国家地位的高低、影响力的大小,历来都是由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的。而每个国家的国家利益与国家综合实力是不断变化的,相应地国际关系也必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初见端倪。当时,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它们不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控制,而是同美国展开激烈竞争,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后第三世界也迅速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从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开始,由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稳步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成为世界经济的又一个增长极。很显然,世界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而经济和科技是国家力量的核心要素,经济的多极化必然带来国家力量的多极化,从而形成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用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浅析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原因"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不少于 100 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楚,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