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纳米)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匀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
| B.分子直径比Na+小 |
| C.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 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
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X离子、NH4+、Cl-和Al3+,经测定X离子、NH4+、Cl-和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5∶2,则X离子可能是
| A.OH- | B.Na+ | C.NO3- | D.Ag+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
| B.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
| C.保存FeSO4溶液需加入少量铁粉 |
| D.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玻璃塞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质铝在空气中比较耐腐蚀,所以铝是不活泼金属 |
|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
| C.Na2CO3固体中含有的少量NaHCO3,可用加热法除去 |
| D.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产物只得到Na2O |
在含有Fe3+、Fe2+、Al3+、Cl-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中离子数目变化最小的是
| A.Al3+ 、Cl- | B.Al3+ | C.Fe2+、Cl- | D.Fe3+ |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
| B.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 |
| 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 D.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说明H2SiO3的酸性强于H2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