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材料中所提“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 B.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
C.英法的反对 |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 |
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是说英国的殖民活动
A.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B.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灾难 |
C.对殖民地的影响完全是建设性的 |
D.在主观上促使殖民地发展交通业 |
以下是英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图中引起各行业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 | B.重商主义的推行 |
C.工业革命的开展 | D.外来移民的涌入 |
在16世纪内,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谷物价格上涨5倍,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这些变化
A.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
B.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进行殖民掠夺 |
C.预示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
D.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